不走多元化和國際化的尋常路
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多元化戰略往往是繞不過去的。眾所周知,多元化是把雙刃劍,可以降低單一產品的市場風險,但卻不利于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而對于一個小規模企業來說,由于財力有限,多元化戰略的風險往往大于機會。
2007年之前,也就是楊杰掌管達因之前,達因藥業的產品線十分分散,覆蓋了兒童保健、心血管、糖尿病、消化、抗感染等多個領域。
談及達因藥業為什么放棄多元化戰略而選擇專注于兒藥研發生產,楊杰告訴記者,主要還是基于企業自身的優劣勢分析和外部環境及可借鑒的經驗。
從企業自身來看,達因藥業自1994年成立到2007年的十多年間,戰略上比較模糊。產品線上包括很多成人品種,比如消化、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等多類藥物,卻始終沒有形成自己的強勢領域。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兒科特別是伊可新品種則具有相對優勢。
對于外部可借鑒經驗,楊杰說:“我們當時也觀察到,在國內比較成功的外企,往往只是在一兩個領域做得特別突出。他們的產品品種可能會很廣,但是很難說具有真正的全面的多元化格局?!?/p>
巨大的兒藥市場潛力也是不容忽視的。有著七年兒科醫生從業經歷的楊杰對兒藥市場有著敏銳的判斷力。她指出,兒科行業實際上在整個醫療體系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不管從醫院來講,還是從醫院管理者來講,都是不太被重視的一個科室。從整個制藥行業看,很少有企業有兒童藥品種,更少有企業把兒童藥品種作為一個主要的發展方向去精耕細作。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藥有著巨大的市場缺口。數據顯示,我國14歲以下兒童占了總人口將近20%的份額,而真正適合兒童的專用劑型和規格的藥,只有不到2%。
“這里面有商機,也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市場經濟有需求就應該有供給,之所以有需求卻沒有供給,和兒童用藥領域的一些產業政策缺陷有關,但關鍵是看我們怎么去推動。另外就是關乎企業的社會責任。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布局,來解決我國兩億兒童的健康需求?基于這些綜合考慮,公司做了戰略上的調整,確立了專注兒童健康這個領域。”
據了解,目前,達因在兒藥產品上的研發立項已經超過50余種,涉及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等多個領域,甚至還包括治療罕見病的產品研發。
當問及達因藥業是否有開拓國際市場的計劃,楊杰的回答卻是出乎記者意料的。“如果企業是為了擴大市場或者增加經濟收益,去投資國際市場無可厚非,從目前來看,我們還是覺得中國兒童應該得到更加充分的關注。”楊杰告訴記者,雖然達因目前已經做了一些“國際”的事情,比如通過澳大利亞TGA認證,提高達因在產品研發、生產、質量管理的國際標準。但目前并沒有考慮進入國際市場。
“國內兒童的用藥短缺比國外要更嚴重,國內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去發展量身定制的兒童專用藥物?!睏罱苷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