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嘔吐是一種常見癥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腦部疾病、胃腸道問題、上呼吸道感染、不適飲食等。以下是家長在孩子出現嘔吐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及護理建議。
當孩子嘔吐時,應讓其坐起并將頭側向一邊,以避免嘔吐物進入氣管引發窒息。
嘔吐后,用溫開水幫助孩子漱口,清除口腔異味。對于嬰兒,可通過喂水來清潔口腔。
勤喂少量水,避免脫水。冬季可用偏熱的水,夏季用偏涼的水,但避免溫水以防刺激胃部。
記錄嘔吐的頻率、與飲食或咳嗽的關系,以及嘔吐物的特征(如是否含有黃水等),以便向醫生提供詳細信息。
盡量讓孩子臥床休息,減少體位變動,以降低再次嘔吐的風險。
嘔吐可能與飲食不規律、飯后劇烈活動或精神刺激有關。家長應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飯后劇烈運動,同時在飯桌上避免訓斥孩子,以減少周期性嘔吐的發生。
對于周期性嘔吐的孩子,家長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兒童嘔吐的原因多種多樣,家長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護理措施,并在必要時及時就醫,以確保孩子的健康與安全。
你知道引起小兒嘔吐的常見原因嗎?孩子患病時嘔吐是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從嬰兒期吐奶開始,嘔吐就可能會時不時的出現。嘔吐不僅使孩子非常痛苦還會影響孩子進食,家長也會為此十分緊張,因此家長應該學會初步判斷引起嘔吐的原因。在各種原因中最主要的有:
造成小兒嘔吐的原因有很多
1、溢奶:初生數周的嬰兒進級后0.5-1h左右可見口腔有奶汁(含或不含乳塊),這種嘔吐往往是生理性的,即通常所稱“溢奶”。嬰兒的食欲睡眠、精神和體重增長均正常。常無明顯誘因可尋多于7-8個月內自然停止無需處理。
2、喂養或進食不當:新生兒期喂奶過多,奶的配方不當,吃奶時吞入大量空氣,如母乳喂養時姿勢不正確、嬰兒吮吸及吞咽過快、奶量過多、奶頭內陷吸吮困難人工喂養時奶溫偏低;嬰兒及幼兒一次進食量較多或食物不易消化,在嬰兒不能咀嚼給固體食物,強迫嬰兒尤其是早產嬰進食、哭鬧前后進食等均可引起。
3、消化功能異常: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及敗血癥等疾病時,在高燒、惡心、食欲減退的同時,常伴有嘔吐。
4、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胃炎、腸炎、痢疾、闌尾炎等疾病,由于局部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嘔吐,此時多會伴有惡心、腹痛及腹瀉等其它消化系統癥狀。
5、神經系統疾病:腦炎、腦膜炎、頭顱內的出血或腫瘤以及顱腦外傷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也能引起嘔吐,以嘔吐前無惡心并呈噴射性為特點,但往往同時伴有神經系統的其它癥狀,如頭痛、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風、昏迷等。
6、精神因素:有些孩子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造成的精神過度緊張或焦慮引發嘔吐,再發性嘔吐這種病有時也與精神因素有關。
7、中毒:包括各種中毒,如食物中毒、有毒動物、植物中毒及藥物、農藥中毒等,幾乎都有嘔吐癥狀,但不同的毒物中毒又有其各自的臨床特點,可供鑒別。
8、其他:內耳的前庭功能失調或美尼爾氏病(內耳膜迷路積水)嘔吐比較劇烈,但多伴有眩暈、視物旋轉;小兒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胃扭轉、肥大性幽門梗阻等,此外,腸蛔蟲癥病兒發生腸梗阻或膽道蛔蟲時嘔吐也比較嚴重。
家長了解了上述各種引起嘔吐的原因,即可結合自己孩子的表現進行分析,心中有了數,也就可以遇“吐”不慌了。
引起小孩嘔吐的常見疾病:
1、腸套迭
當小腸遠端被套入小腸近端的管腔里,就會發生腸套迭現象。這種現象最容易發生在1歲以內的小兒中,特別是天氣寒冷時。一旦發生腸套迭,小兒除了劇烈腹痛和哭鬧外,還會伴有嘔吐和低燒癥狀。
2、疝氣
由于小嬰兒的腹壁肌肉很薄弱,過多哭鬧時會使腹腔里的組織從臍部突出于腹壁,形成臍疝;或是從男嬰的腹股溝下降到陰囊里形成腹股溝疝。一旦腸管嵌入疝囊,小兒就會劇烈地腹痛和哭鬧,并發生嘔吐現象。
3、胃幽門狹窄
伴有嘔吐癥狀的先天性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胃幽門狹窄。少數嬰兒天生胃幽門環肌肥厚,導致胃幽門管腔狹窄。隨著嬰兒的進食量增加,大量食糜積存在胃里,很難進入腸道,導致小兒進食后出現噴射狀嘔吐,一般在出生后1個月左右時發生嘔吐。
4、胃腸炎
胃腸炎主要的癥狀是惡心、嘔吐、腹瀉、腹部疼痛等,有時還會伴發燒。它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如飲食不周、吃了不潔食物、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5、上呼吸道感染
小兒被呼吸道病毒感染后,不僅出現呼吸道感染的一系列癥狀,而且還會嘔吐。體質較弱的小兒被病毒感染后,抵抗力就會下降,包括胃腸道的抵抗力,加之病毒的毒素刺激作用,導致嘔吐現象發生。
6、中耳炎
小兒由于通向中耳的咽鼓管短而直,加上躺臥時間較多,所以在上呼吸道感染時病毒容易由這個通道進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要知道,耳部不僅只是個聽覺器官,而且還與身體的平衡功能有關。當中耳發生炎癥時,就會引起嘔吐癥狀。
兒童嘔吐是一種常見現象,尤其是由非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嘔吐。家長在日常護理中應采取科學的方法,減少嘔吐的發生頻率。以下是一些針對不同情況的護理建議。
溢奶是新生兒常見的嘔吐原因,家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胃食道返流是嬰幼兒嘔吐的常見原因之一。以下是護理建議:
再發性嘔吐和神經性嘔吐的護理重點如下:
感冒或咳嗽后嘔吐的預防和護理包括:
兒童服藥時容易嘔吐的解決方法:
對于咽反射敏感的兒童,家長需注意:
嘔吐時的具體護理方法:
家長需密切關注以下情況,必要時及時就醫:
嘔吐多由胃炎或腸炎引起,家長需注意孩子的排便情況,并遵醫囑進行治療。同時,嘔吐時讓孩子側臥或頭低下,以防嘔吐物吸入氣管。觀察嘔吐物的形狀、氣味及伴隨癥狀,有助于醫生診斷和治療。
結論:科學的護理和及時的醫療干預是減少兒童嘔吐及其并發癥的關鍵。
參考來源:媽網百科,https://www.mama.c
小兒嘔吐是新手父母常遇到的問題,尤其是新生兒和嬰兒階段。嘔吐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與喂養方式、飲食習慣或健康狀況有關。通過科學的喂養和護理,可以有效減少小兒嘔吐的發生。以下是預防和處理小兒嘔吐的關鍵要點。
小兒嘔吐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
以下是預防小兒嘔吐的具體措施:
在應對小兒嘔吐時,家長需要采取以下護理措施:
小兒嘔吐雖然常見,但通過科學的喂養、合理的飲食和細心的護理,可以有效減少其發生。家長應密切關注寶寶的健康狀況,必要時及時就醫,以確保寶寶的健康成長。
網友“璦子”分享道,有時寶寶嘔吐可能并非單純的胃腸問題,而是喉嚨發炎引起的。她的孩子曾因嘔吐去兒童醫院看消化科,但兩天后仍發燒,最終確診為喉嚨發炎導致的病毒感染。因此,家長需仔細觀察寶寶的具體表現,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網友“小魚”指出,強迫喂食可能導致寶寶形成神經性嘔吐。她建議家長不要喂太多食物,如果孩子不吃,可以等下一餐再喂。保持進餐時的愉快氛圍,逐步改善嘔吐情況。
網友“love寶寶de媽媽”建議,在寶寶腸胃不適時,應減少食物攝入,讓腸胃得到休息。可以給寶寶喝淡糖水補充水分和能量,但不要強迫進食。她還提醒家長密切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如無精打采需盡快就醫。
網友“閱薇堂”提到,嘔吐可能是胃氣上逆導致的。她建議家長為寶寶進行輕柔的推拿,從頭發邊向下推脖子,可能有助于緩解不適。
網友“乖豬豬寶寶”分享了她女兒因著涼導致嘔吐的經歷。她建議家長注意寶寶的保暖,尤其在天氣變化時。她還提到,藿香正氣丸對腸胃型感冒和嘔吐有一定療效,并建議在粥中加入咸菜以補充鈉元素。
網友“keigo1104”分享了一個老奶奶推薦的偏方:用京柿加米煲水給寶寶飲用,連續兩天后嘔吐明顯好轉。不過,她提醒每個寶寶的體質不同,需謹慎嘗試。
網友“fuke80”建議,寶寶嘔吐可能是體內有風引起的,可以煮姜紅糖水給寶寶喝,以幫助驅風。
網友“ASIA--LIN”推薦用姜半夏、干姜、人參和生姜煲水,煮開后再煲30分鐘,給寶寶飲用以緩解嘔吐。
網友“小雨霏霏”提到,可以用炒熱的生姜敷在寶寶肚臍上,同時服用兒童藿香正氣口服液,效果顯著。
網友“鏝玲”分享了一個適合寶寶的偏方:用姜水沖雞蛋液,加紅糖煮開后給寶寶飲用,特別適合因著涼導致的嘔吐。
網友“vivi_cai”建議煮生姜紅糖水給寶寶喝,同時飲食上以鹽粥為主,避免油膩食物,少食多餐。
寶寶嘔吐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家長需根據具體癥狀采取適當的護理措施,同時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必要時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