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大腸,又稱“肥腸”,是豬的消化器官之一,主要用于輸送和消化食物。豬腸具有一定的韌性,相比豬肚較薄,同時含有一定量的脂肪。根據豬腸的功能結構,可分為大腸、小腸和腸頭,其中脂肪含量各不相同:小腸最瘦,腸頭最肥。
豬大腸富含多種營養元素,適量食用對人體有一定的益處。以下是每100克豬大腸所含的主要營養成分:
| 營養成分 | 含量 | 單位 |
|---|---|---|
| 熱量 | 196 | 千卡 |
| 蛋白質 | 6.9 | 克 |
| 脂肪 | 18.7 | 克 |
| 碳水化合物 | 0 | 克 |
| 膽固醇 | 137 | 毫克 |
| 鈣 | 10 | 毫克 |
| 鐵 | 1 | 毫克 |
| 鉀 | 44 | 毫克 |
| 鈉 | 116.3 | 毫克 |
| 維生素A | 7 | 微克 |
| 視黃醇當量 | 73.6 | 微克 |
| 硒 | 16.95 | 微克 |
豬大腸在中醫食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性寒,味甘,具有以下功效:
豬大腸常用于治療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便秘等癥狀,適合搭配其他食材一起烹飪以增強療效。
雖然豬大腸營養豐富,但其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建議適量食用,特別是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應謹慎選擇。此外,烹飪前需徹底清洗和處理,以去除異味和雜質。
豬大腸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食材,適量食用有助于補充營養并改善某些健康問題,但需注意烹飪方法和食用量,以避免攝入過多脂肪和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