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是中醫經典方劑,其處方具有靈活性。下面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小柴胡湯的做法和煎煮方法。
藥材組成:柴胡12克,半夏9克,黃芩9克,人參6克,大棗4枚,炙甘草3克,生姜9克。
適用癥狀:適用于從心窩到兩脅有壓痛和脹滿感、口苦、舌白、食欲不振、嘔吐等有胃腸癥狀者。
藥材組成:柴胡2兩(去苗),黃芩1兩,赤芍藥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枳實半兩(麩炒微黃),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藥材組成:柴胡錢2分,黃芩(炒)錢2分,人參錢2分,半夏錢2分,膽草錢2分,梔子錢2分,當歸錢2分,白芍錢2分,甘草6分。
從現代科學研究原理來看,煎后取汁去渣再煎,能夠濃縮藥汁,增強其濃度,減少服藥劑量。同時,還能提高臨床用藥質量和臨床療效。對于小柴胡湯癥,若吐嘔較甚而發熱,所用藥物煎后去渣再煎、濃縮,不僅能增強藥力,還可防止因用量過多而不易受納,飲入易吐的弊端。
“煎后去渣再煎”能使各藥物氣味更加融溶,藥性專一,這體現了中醫用藥之特色。
“去渣再煎”可以減少柴胡發表之力,去除半夏之毒性。
綜上所述,小柴胡湯有多種做法,且其獨特的煎煮方法有相應的科學原理和臨床意義。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由于原文未提供權威站點,暫無法明確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