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釵石斛,又名金釵石、扁金釵、扁黃草、扁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莖部叢生,上部稍扁且略彎曲上升,表面具槽紋,節部略粗,基部逐漸收窄。葉片呈近革質,形狀多為長圓形或長橢圓形,花期時可能帶葉或無葉。
歷代典籍將金釵石斛譽為“藥中上品”,并稱其為“植物黃金”。其因特殊的生存環境和卓越的滋補功效,被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關于“九大仙草”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唐代開元年間的道家經典《道藏》中。該書將鐵皮石斛、天山雪蓮、三兩人參、百二十年首烏、花甲之茯蓯、深山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等列為中華“九大仙草”。
近年來,金釵石斛因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備受關注。現代研究已開發出多種以金釵石斛為主要成分的中成藥和保健品,深受消費者青睞。此外,通過加工制成的“楓斗”或“耳環石斛”也在東南亞及歐美市場暢銷。
| 功效 | 應用場景 | 研究支持 |
|---|---|---|
| 益胃生津 | 熱病、胃陰不足 | NCBI醫學數據庫 |
| 抗衰老 | 延緩衰老、抗輻射 | PubMed研究論文 |
| 免疫增強 | 提高免疫力 | 世界衛生組織(WHO) |
金釵石斛以其卓越的藥用價值和文化意義,成為中華傳統醫學的瑰寶之一,其現代應用也展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