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花炒肉是傣族的特色菜式。炒過后,芭蕉花的韌勁與肉絲的嫩滑相得益彰。在口味上,芭蕉花的清涼能平和肉的燥熱,二者搭配十分合適。
西雙版納有多種可食用的花,其中芭蕉花最為常見。芭蕉花種類繁多,幾乎都可食用,深受傣家人喜愛。它有著特有的清香,口感韌口,能制作出包燒、煮、蒸、炒等五花八門的菜式。
傣族食用芭蕉花歷史悠久。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位專門侍候召勐的女傭,天天吃召勐吃剩的雞鴨魚肉,身體越來越胖,召勐看不順眼,便派她去看守一塊芭蕉園。住在芭蕉園里的女傭常以野菜佐餐。一天,她沒找到野菜,就砍了一朵剛破莖而出的芭蕉花,燒熟后蘸著喃咪下飯,覺得味美可口。此后,她便把芭蕉花當成蔬菜燒吃、煮吃。過了一段時間,她身上脂肪漸消,身材變苗條了。召勐到芭蕉園游賞時,見女仆變美,問她吃了什么仙藥,她稱園里除芭蕉花外沒仙藥,因常吃芭蕉花、不沾大魚大肉所以變瘦了。從此,芭蕉花可解膩減肥的事傳揚開來,用蕉花燒、煮后蘸醬佐餐的吃法也流傳下來。
結(jié)論:芭蕉花炒肉作為傣族特色菜式,不僅口味獨特,且其主要食材芭蕉花還有著豐富的食用歷史與文化傳說。
參考權(quán)威站點來源:無(原文未提及權(quán)威參考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