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產媽產道會流出類似月經的血狀分泌物,即惡露,它由胎盤著床位置出血,混著子宮內蛻膜、組織碎片及黏液等組成。正常情況下,產后4 - 5天,惡露量多且呈紅色;產后一星期后,量逐漸減少變成褐色;第10天以后,顏色變淡,由黃色轉為白色,無特殊氣味,一般在產后4 - 6周消失,有時少量褐色惡露會持續到產后第一次月經來潮。惡露一般不超月經量,若流血持續兩周以上、超月經量或有血塊,陰道流出爛肉樣組織或有腐敗臭味,應及時就醫。
產后第一次月經常是無排卵周期,或因功能不良的黃體誘導產生,且此時卵巢對性腺激素刺激不太敏感,所以產后惡露不停、不定期反復少量出血、坐月子期間類似月經來潮的出血等異常現象常見。若確定未服用抑制子宮收縮的食物或藥物,且產后出院前檢查無產后出血問題,可在產后回診時詢問醫師;若坐月子期間及之后有經?;虼罅砍鲅?,建議立即就醫。
產后閉經情況主要有:一是長期哺乳、產后大出血、感染所致的漢氏綜合征,以及體內泌乳激素過高抑制排卵形成無月經。分娩前,孕婦體內泌乳激素受雌激素影響無法發揮作用,胎盤娩出后,因雌激素濃度驟減而作用加強。一般生產兩周后泌乳激素回復孕前狀態,但哺乳產婦體內泌乳激素維持在高于孕前狀態,且因寶寶吸吮增加,哺乳性無月經的低雌激素可維持180天,所以哺乳媽媽月經一般不會太早來,不過個體差異大,部分產婦因哺乳時間長致子宮內膜萎縮性閉經。二是產后大出血伴休克、嚴重產后感染或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產婦出現閉經,即漢氏綜合征,還可累及甲狀腺分泌功能,出現消瘦、消化不良等癥狀,需醫生診治。
產褥期新媽媽即使無月經也可能懷孕,因為懷孕取決于女方有無排卵,排卵恢復不一定與月經恢復同步,月經剛恢復的幾個周期常是無排卵周期,但不少人在月經恢復前已排卵,尤其是不哺乳婦女排卵恢復較早。因此,產婦哺乳期間性交隨時可能受孕,產后有性生活就應采取避孕措施。
綜上所述,產后媽媽需正確區分惡露和月經,關注月經異常情況,同時做好避孕措施,保障自身健康。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醫學專業教材及相關婦產科醫學資訊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