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以假亂真的食品案例,其中“假鱈魚”尤為引人關注。所謂的假鱈魚,實際上是深海魚類中的一種——油魚。油魚因其價格低廉且外觀與鱈魚相似,常被用作鱈魚的替代品。然而,油魚的特殊成分可能對人體健康帶來一定的風險。
油魚是一種深海魚類,其體內含有大量的油脂,約占其體重的18%至21%。其中,蠟酯是主要成分之一。蠟酯的熔點高達1000攝氏度,人體無法將其分解和吸收,導致其在消化過程中可能引發一系列不適癥狀。
根據一項實驗研究,44名受試者食用油魚后,約有45%的人(20人)出現不適癥狀,具體表現如下:
| 癥狀 | 出現人數 |
|---|---|
| 排油腹瀉 | 16人 |
| 腸胃痙攣 | 10人 |
| 頭痛 | 7人 |
| 嘔吐 | 5人 |
如果誤食了油魚冒充的鱈魚,部分人可能在30分鐘內出現上述癥狀,但大多數人在兩天內即可自行痊愈。
雖然油魚中的蠟酯不會導致中毒,但其對消化系統的刺激可能引發一系列不適癥狀,因此消費者在購買和食用鱈魚時需提高警惕,避免誤食假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