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后的處理與注意事項
1. 檢查與評估
在首次檢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時,應進行全面檢查,以評估傳染性和疾病進程。
- 檢測項目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乙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HBcAb-IgM)、乙肝核心抗體(HBc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HBeAb)以及乙肝表面抗體(HBsAb)。
- 如條件允許,還可進一步檢測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脫氧核糖核酸聚合酶。
2. 定期復查
為了動態監測病情,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需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復查:
- 首次檢出陽性后,應在1-2周內復查一次。
- 對于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雙陽性者,每3個月復查一次。
- 單純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無乙肝E抗原陽性且無癥狀者,可每3個月至1年復查一次。
3. 防止傳播
乙肝具有一定的傳染性,特別是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雙陽性者,應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病毒傳播:
- 女性患者需特別注意經期衛生,避免經血污染手部及生活用品。
- 避免赤手觸碰他人的開放性傷口。
- 不宜從事保育或飲食行業相關工作。
- 若患者為孕婦,應定期檢查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標志物,并在醫生指導下采取必要措施。
- 新生兒應及時接種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背景信息與補充說明
乙肝(乙型肝炎)是一種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及性接觸傳播。乙肝表面抗原陽性通常提示患者體內存在乙肝病毒,需進一步評估是否具有傳染性及是否需要治療。
現代醫學通過定期監測病毒指標和肝功能,可有效控制乙肝的進展,降低并發癥風險。
結論
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應積極進行檢查、復查和采取防護措施,以減少疾病傳播風險并保障自身健康。
參考文獻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