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補而不膩,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生津止渴、陰陽并補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肝腎不足常常與消渴(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當配伍五味子、黃精、元參時,對于偏于肝腎不足的患者較為適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消渴癥狀。這是因為枸杞子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枸杞多糖等,這些成分可能對調節機體代謝、改善肝腎功能有積極作用。
玉米須性味甘、平,歸胃、膽、腎諸經,具備利尿、消腫、清熱、降壓降糖的功效。對于糖尿病輕型患者,可采用玉米須30克水煎代茶飲的方法進行輔助治療。而對于病情較重者,則需要配伍黃芪、山藥。玉米須主要適用于糖尿病口渴、多尿的患者,其所含的一些化學成分可能對調節血糖、改善腎臟代謝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藥理研究發現,生地和熟地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且能夠有效抑制實驗性高血糖。地黃的降糖成分為地黃素。生地性寒,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熟地性溫,能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二者在治療糖尿病時,可能通過調節機體的內分泌、代謝等系統來發揮降糖效果。
天花粉性味甘苦酸涼,歸肺腎經,有生津止渴、益胃降火潤燥等功效。《本經》記載“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在治療陰虛型糖尿病時,天花粉常與知母、山藥、麥冬、枸杞子、黃芪配伍使用。它可能通過調節人體的津液代謝、改善陰虛內熱的狀態來輔助治療糖尿病。
知母性味苦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潤燥滑腸之功。可用于治療燥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等癥狀。《本草通方》曰“知母瀉有余之相火、理消渴之煩熱”。古代名方玉液湯治療消渴癥即以知母、山藥為主藥,知母可能通過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清熱瀉火等作用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癥狀。
綜上所述,這些中藥材在輔助治療糖尿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藥材的使用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替代正規的糖尿病治療方法。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中國知網(https://www.cnki.net/),可在該網站搜索相關中藥材治療糖尿病的研究文獻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