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排卵期間,因雌性激素和孕激素含量波動,身體會出現一些變化,可據此推測是否排卵。以下為您詳細介紹這些癥狀:
一般而言,育齡婦女在每個月經周期中,排卵前基礎體溫偏低,排卵后升高,溫差可達0.5℃左右,體溫變化呈典型的雙相型曲線。這種體溫曲線表明卵巢有排卵功能,高、低體溫曲線交界處即為卵巢的排卵日期。
在排卵周期中,宮頸受雌性激素和孕激素作用,有分泌和啟閉變化。隨著卵泡發育,雌激素分泌增加,宮頸口松弛開張,粘液量增多,粘稠度小,呈清澈透明蛋清樣,拉力度漸增;排卵后在孕激素影響下,粘液分泌量迅速減少、變稠,宮頸口開始閉合。
約三分之一的女性會有排卵痛,一般疼痛發生在排卵側下腹,疼痛程度不一,有時為激烈疼痛,有時為持續性鈍痛,持續6 - 12小時。排卵時,體內前列腺素增多,卵泡液腔壓力增大,卵巢表面破裂使卵子排出,這一過程會讓敏感女性感到下腹疼痛。
排卵期出血是排卵后出現的癥狀,持續2 - 3天,出血量不大,有時僅為白帶略帶紅色。其原因是成熟卵泡破裂后,雌性激素水平急驟下降,無法正常維持子宮內膜生長,導致子宮內膜局部脫落,發生突發性出血。出血期間會伴有下腹疼痛,一般無需處理。
通過以上介紹,女性可大致了解自身排卵期情況。祝愿想成為準媽咪的女性如愿以償。若仍未如愿,建議盡早到醫院診斷治療,以早日懷孕。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目前暫無明確的單一權威站點,相關知識來源于婦產科醫學教材及專業醫學科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