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臟病是指在妊娠期間伴隨心臟疾病的病理狀態,其中風濕性心臟病最為常見,占比約80%。在風濕性心臟病中,二尖瓣狹窄是最常見且最嚴重的一種類型。這種病癥在妊娠期間可能導致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妊娠期間,子宮增大和血容量增加會顯著加重心臟的負擔。在分娩過程中,子宮和全身骨骼肌的強烈收縮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臟。此外,產后血液循環的進一步增加也可能導致病變的心臟發生心力衰竭,進而引發死亡。
妊娠可能導致原有心臟病患者的心功能代償不全,進而出現以下表現:
無論是先天性心臟病還是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妊娠期間均可能因菌血癥并發感染性心內膜炎。這種情況需要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
妊娠期外周阻力降低可能加重發紺,尤其是原有心臟疾病患者。缺氧和發紺的加重可能進一步影響母嬰健康。
妊娠期間,血液高凝狀態增加了栓塞的風險,可能引發肺栓塞等嚴重并發癥。
對于妊娠合并心臟病的患者,應在妊娠前進行全面的心臟評估,并在妊娠期間由多學科團隊(包括心臟科、產科和麻醉科)共同管理。根據具體病情,可能需要調整藥物治療方案、監測心功能以及制定個性化的分娩計劃。
妊娠合并心臟病是一種高風險的妊娠并發癥,需要早期識別、密切監測和多學科協作管理,以確保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