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由于身體抵抗力較弱,較成年人更容易患上貧血或血液疾病。在嚴重貧血的情況下,輸血是常見且必要的治療手段。醫院血庫通常儲備有與患者血型相匹配的血液,確保輸血過程順利進行。然而,在輸血過程中,存在一個醫學規定,即直系親屬(如父母)不能直接為子女輸血。這一規定背后隱藏著重要的科學依據。
科學研究表明,與使用非親屬供血相比,近親輸血存在更高的風險。這主要是因為近親輸血可能誘發一種嚴重的醫學并發癥——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簡稱GVHD)。
GVHD是一種罕見但致命的疾病,通常在輸血后1至2天內發病。其主要癥狀包括腹瀉、嘔吐、厭食、黃疸、皮疹、便血和發燒等。一旦出現該病,治療難度極大,且死亡率極高,幾乎無藥可救。
近親輸血之所以更易引發GVHD,主要原因在于供血者血液中含有活性淋巴細胞。這些淋巴細胞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在輸血后可能在患者體內增殖,并攻擊宿主的淋巴細胞和組織器官。這種免疫反應會導致宿主出現一系列嚴重的健康問題。
由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血緣關系較近,父母血液中的活性淋巴細胞更容易識別并攻擊子女的免疫系統,從而大幅提高GVHD的發生概率。盡管這種疾病的發生率較低,但一旦發生,其后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父母不能直接為子女輸血的規定是基于科學研究和醫學實踐的結果,其目的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護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