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發燒是許多媽媽會面臨的健康問題。常見的引發原因有感冒、奶脹未及時清出引發炎癥等。
一般來說,哺乳期發低燒(體溫未超過37.7攝氏度)是可以喂奶的。盡量在喂奶后吃藥,正規醫院醫生在知曉你處于哺乳期時所開的藥通常是可以服用的。此時多喝溫開水,即便燒沒退也能繼續哺乳。
當體溫超過37.7攝氏度,建議停止喂奶。發熱時,體溫≥38℃應暫時停止哺乳,每天保證擠奶3次以上,以維持乳房的泌乳狀態。
感冒癥狀輕者不需特殊處理,待其自愈即可。
如果有咳嗽、發熱等較重的癥狀,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治療。一般可以使用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沖劑、青霉素或頭孢類抗生素等藥物治療。哺乳時需帶口罩;用藥前喂奶,用藥后4 - 6小時內暫停喂奶,避開血液中的藥物濃度高峰。
寶寶住房要保持空氣流通,以降低流感病毒在空氣中的濃度。必要時讓寶寶暫時離開臥房,用食醋1 - 2斤按1比1比例兌水煮沸,密閉熏蒸消毒室內4 - 6小時。
實際上,一般醫生開的退燒藥物能通過母乳傳給寶寶的藥量非常小,正常情況下不會對嬰兒產生影響。但由于嬰兒身體內臟發育還不完善,為了安全起見,發燒服藥期間暫停幾天哺乳比較好。
綜上所述,哺乳期發燒時能否喂奶需根據體溫情況判斷,同時要遵循醫生的建議合理用藥和做好防護措施,以保障媽媽和寶寶的健康。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目前無明確權威站點,內容基于常見醫學知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