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癥狀、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種常見于產后3到4周的哺乳期婦女的產褥期疾病,主要表現為乳房脹痛、乳房皮膚發紅、食欲不振以及情緒煩悶等癥狀。如果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乳房化膿、乳腺組織損傷,甚至乳痿等嚴重后果。
哺乳期乳腺炎的癥狀
- 乳房脹痛,觸碰時可能有明顯疼痛感。
- 乳房皮膚出現微紅或局部發熱。
- 全身癥狀如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情緒煩悶。
- 嚴重時可能出現乳房化膿或乳腺組織損傷。
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療方法
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使用回乳藥
- 停止患側乳房哺乳,可使用吸乳器吸出乳汁緩解乳脹。
- 適當使用回乳藥,例如口服乙烯雌酚(一次1毫克,一日3次)或溴隱亭(一次2.5毫克,一日3次)。
2. 抗生素治療
- 全身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嚴重感染和敗血癥。
- 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選用合適的抗生素,必要時可通過靜脈滴注給藥。
3. 中藥治療
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通乳消腫為原則,適用于早期乳腺炎。以下是常用的中藥方劑:
- 瓜蔞牛蒡湯:包含瓜蔞、牛蒡子、天花粉、黃芩、陳皮、梔子、金銀花、柴胡、連翹、穿山甲、漏蘆等。
- 針對乳房腫脹疼痛的情況,可加乳香、沒藥、赤芍。
4. 熱敷療法
- 局部熱敷可緩解乳腺炎癥狀。
- 可使用鮮蒲公英和銀花葉各60克,加少量醋或酒搗爛后外敷。
- 使用寬布帶或乳罩托起乳房,減輕乳房負擔。
5. 封閉治療
- 采用0.25%普魯卡因60-80毫升進行乳腺封閉,可減輕炎癥。
- 可選用廣譜抗生素口服或靜脈滴注,同時注射青霉素(100萬單位溶于20毫升生理鹽水)至炎癥腫塊周圍。
6. 排膿手術
- 若已形成膿腫,需切開排膿。
- 切口應與乳頭呈放射狀,避開乳暈區域。
- 對于乳腺后膿腫或乳房下側深部膿腫,可在乳房下胸乳折處作弧形切口。
預防哺乳期乳腺炎的建議
- 保持乳房清潔,避免乳頭破裂或感染。
- 哺乳時確保乳汁排空,避免乳汁淤積。
- 注意飲食均衡,增強免疫力。
- 定期檢查乳房,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總結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婦女常見的健康問題,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至關重要。通過藥物治療、物理療法及中醫調理等多種方式,可有效緩解癥狀,避免病情惡化。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