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后的常見反應及處理方法
接種疫苗后常見反應及其處理
接種疫苗后,建議在預防接種單位觀察30分鐘,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的不良反應。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反應及其處理方法:
- 腹瀉:輕微腹瀉通常不需要特殊處理,只需給寶寶多補充水分,及時更換尿布,保證充足的休息即可,通常兩三天內會復原。如果腹瀉嚴重并持續超過3天,應立即就醫。
- 發熱:接種滅活疫苗后,部分寶寶可能在6—24小時內出現體溫升高,通常在37.5℃以下,少數情況下可能達到38.5℃左右,持續1—2天。接種減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麻腮風疫苗、水痘疫苗)后,可能在5—7天后出現短暫發熱,通常1—2天內退燒。輕微發熱可通過多喝水、適當休息來緩解;若體溫較高,應及時就醫并根據醫生建議進行對癥處理。
- 皮疹:接種疫苗后可能出現蕁麻疹,通常在接種后數小時至數日發生。特殊皮疹(如麻疹疫苗或水痘疫苗引起的皮疹)一般較輕微,7—10天內可自行消退。水痘疫苗接種后12—21天可能出現少量丘疹或水泡,通常不超過10顆,且不會結痂,經治療可痊愈。
一類疫苗與二類疫苗的區別
疫苗根據接種費用及接種意愿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 一類疫苗:由國家免疫規劃確定,免費接種,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減毒活疫苗、百白破聯合疫苗、麻腮風聯合疫苗、甲肝疫苗、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腦疫苗等。
- 二類疫苗:由公民自費、自愿接種,包括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輪狀病毒疫苗、傷寒Vi多糖疫苗、細菌性痢疾疫苗等。
疫苗接種劑次的差異
不同疫苗的接種劑次取決于其免疫程序和臨床試驗結果:
- 部分疫苗僅需接種1劑,如卡介苗。
- 部分疫苗需接種2—4劑,如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聯合疫苗、麻腮風聯合疫苗等。
家長應嚴格按照免疫程序按時帶孩子接種疫苗。若需同時接種2種或以上疫苗,應在不同部位接種,并盡量選擇同一品牌疫苗,以確保最佳免疫效果。
百白破聯合疫苗的種類與區別
我國目前使用的百白破聯合疫苗分為以下兩種:
- 全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傳統疫苗,接種后不良反應相對較多。
- 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分為2組份和3組份兩種,逐步替代全細胞疫苗。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更高。
兒童入托前接種水痘疫苗的重要性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尤其在人群密集的環境中易傳播。托兒所作為兒童集中活動的場所,一旦有兒童感染水痘,極易引發傳播。因此,建議兒童在入托前接種1劑水痘疫苗。
疑似貓抓傷是否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
如果孩子臉上有疑似貓抓傷,且無法排除被貓抓傷的可能性,建議按照暴露后免疫程序接種人用狂犬病疫苗,并根據醫生建議使用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具體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項應咨詢預防接種單位或醫生。
總結
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家長應了解疫苗接種后的常見反應及其處理方法,并嚴格按照免疫程序為孩子接種疫苗,以確保其健康成長。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