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處理方法
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疾病之一。當孩子的免疫力較低時,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沿著呼吸道向下擴散,導致氣管和肺部的炎癥等問題。以下是針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處理方法。
1. 降溫措施
如果孩子體溫超過39℃,需要采取降溫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 物理降溫:可以通過冷敷頭部和頸部、用35—50%的酒精擦拭大血管部位、或者用30—32℃的溫鹽水進行灌腸(嬰幼兒100—200ml,兒童300—500ml)。
- 藥物降溫:每次使用APC 5—10mg/kg,必要時可肌注安痛定或使用諾靜滴鼻液滴鼻。
2. 止驚及鎮靜
驚厥和煩躁不安會對孩子的呼吸和循環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同時增加能量和氧氣的消耗,因此需要及時處理:
- 安定:每次0.3mg/kg靜脈注射,20—30分鐘后可重復注射。
- 魯米那納:每次0.005—0.008g/kg肌肉注射。
- 水化氯醛:每次60mg/kg灌腸。
- 其他藥物:冬非合劑、冬眠靈、非那更每次各0.5—1mg/kg,每6小時一次,可用2—3次。這些藥物可以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降低腦部耗氧量。
3. 緩解鼻塞
鼻塞會影響孩子的呼吸和進食,因此需要及時清理鼻腔分泌物。以下是常用方法:
- 呋麻合劑:使用0.5%呋麻合劑,在睡前或喂奶前10—15分鐘滴鼻,每次1—2滴,連續使用2—3天。
- 新可麻合劑:用法與呋麻合劑相同。
4. 緩解咳嗽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使用鎮咳藥,而是選擇祛痰止咳的藥物:
- 必嗽平:按照0.7ml/kg/日的劑量,分2—3次口服。
- 氯化銨合劑:10%氯化銨合劑1ml/次,每天3次;對于痰液粘稠較多的情況,可按0.1—0.2ml/kg/次使用。
溫馨提示
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應盡早帶孩子前往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結論
及時發現和科學處理是應對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關鍵,家長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采取適當措施。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