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疹:癥狀、特點與處理方法
什么是小兒急疹?
小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主要由人類皰疹病毒6型(HHV-6)或7型(HHV-7)引起。該病多見于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具有較輕的傳染性,一人一生通常只會感染一次。
發病特點與潛伏期
- 潛伏期:7到17天,平均約10天。
- 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6個月到2歲之間,50%到60%的患兒在8到10個月大時發病。
- 起病方式:起病急驟,常在孩子睡前一切正常,夜間突然高熱。
主要癥狀與表現
- 高燒:體溫迅速上升至39℃到40℃,高燒持續3到5天。
- 退燒特點:使用退燒藥后體溫暫時下降,但藥效過后再次發熱。
- 精神狀態:盡管高燒,患兒精神和食欲通常較好。
- 伴隨癥狀:部分患兒可能出現輕微咳嗽、嘔吐、腹瀉(大便糖稀)、但很少流鼻涕。
- 皮疹:高熱退后出現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退色,初起于軀干,迅速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較多,1到2天內消退,無色素沉著或脫屑。
- 淋巴結腫大:耳后、枕后及頸部淋巴結腫大,大小如黃豆或花生米,無壓痛,熱退后數周逐漸消退。
-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降低,淋巴細胞比例明顯升高。
小兒急疹的典型特征
| 特征 | 描述 |
|---|
| 高燒 | 體溫迅速升至39℃到40℃,持續3到4天。 |
| 退燒后皮疹 | 熱退時出現淡紅色斑疹,1到2天內消退,無色素沉著。 |
| 精神狀態良好 | 盡管高燒,患兒精神和食欲通常較好。 |
| 淋巴結腫大 | 耳后、枕后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無壓痛。 |
| 血常規變化 | 白細胞降低,淋巴細胞比例升高。 |
護理與處理建議
- 物理降溫:高燒時,應先采用溫水擦拭、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溫方法。
- 藥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退燒藥,避免過量或頻繁使用。
- 觀察病情:密切觀察患兒精神狀態、皮疹變化及其他癥狀。
- 補充水分:高熱期間注意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 就醫:若高燒持續不退,或出現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
總結
小兒急疹是一種較輕的病毒性傳染病,盡管起病急驟,但通常病程短且預后良好。家長應保持冷靜,合理護理,并在必要時尋求醫生幫助。
參考資料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