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腦減毒疫苗的副作用及應對措施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這句經典臺詞常被用來形容責任與代價的關系。同樣地,疫苗作為預防疾病的重要工具,在提供保護的同時,也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本文將詳細介紹乙腦減毒疫苗可能引發的副作用及相應的應對措施。
乙腦減毒疫苗的常見副作用
乙腦減毒疫苗是一種用于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疫苗。盡管它在預防乙腦方面非常有效,但接種后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主要分為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
1. 局部反應
局部反應通常在接種后24小時內出現,主要表現為以下癥狀:
- 接種部位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
- 嚴重情況下,可能引起附近淋巴結或淋巴管發炎。
- 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硬結,其嚴重程度可分為以下幾類:
- 輕度:硬結直徑小于2.5厘米。
- 中度:硬結直徑在2.5至5厘米之間。
- 重度:硬結直徑超過5厘米,且反應可能持續數小時。
應對措施:
- 如果局部紅腫較重,可進行熱敷(注意:卡介苗接種后紅腫嚴禁熱敷)。建議早晚各一次,每次約5分鐘。
- 保持接種部位清潔,勤換內衣,避免破潰后感染。
- 如局部感染,可使用紫藥水涂抹。
2. 全身反應
全身反應較少見,但部分人可能會出現以下癥狀:
- 發熱:輕度為37-37.5℃,中度為37.6-38.5℃,重度為39℃以上。
- 其他癥狀:頭痛、頭暈、全身無力、寒顫、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這些癥狀通常在24小時內消退,極少持續超過3天。
應對措施:
- 輕度至中度發熱可通過物理降溫或服用退燒藥緩解。
- 若體溫恢復正常,其他癥狀通常會隨之消退。
- 如出現高燒不退或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
疫苗接種的意義與注意事項
乙腦減毒疫苗是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重要措施,尤其在乙腦高發地區接種尤為必要。雖然接種可能引發一些副作用,但大多數反應是輕微且短暫的。接種前,建議充分了解疫苗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并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結論
乙腦減毒疫苗的副作用通常是輕微和可控的,其預防乙腦的益處遠大于潛在的風險。通過科學應對接種后的不良反應,可以更好地保障健康。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