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HIV/AIDS)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其中母嬰傳播是新生兒感染HIV的主要途徑之一。母嬰傳播指的是HIV感染的母親在懷孕、分娩或哺乳期間將病毒傳染給嬰兒的過程。
盡管母嬰傳播是HIV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但通過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可以大幅降低傳播風險,甚至完全避免嬰兒感染。
孕婦在懷孕期間應按照醫生的指導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V),以降低體內病毒載量,從而減少宮內傳播的風險。
對于HIV感染的孕婦,選擇剖宮產而非自然分娩可以有效降低分娩過程中病毒傳播的可能性。
產后避免母乳喂養,改用人工喂養(如奶粉),以杜絕母乳傳播的風險。
新生兒出生后,應及時服用抗HIV藥物,并定期進行病毒檢測。
嬰兒出生后需每三個月進行一次HIV檢測,直至18個月為止。如果18個月后的檢測結果為陰性,并符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相關標準,則可確認嬰兒未感染HIV,成為健康寶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通過實施有效的母嬰傳播阻斷措施,HIV母嬰傳播率可從30%-45%降低至不到2%。
通過科學的干預手段,HIV感染的孕婦完全有可能生下健康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