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臭豆腐以臭豆腐為主要材料,不同地區飲食習慣不同,臭豆腐風味和制作方法也各有差異。下面為您詳細介紹不同地區臭豆腐的特點。
長沙臭豆腐又稱“長沙臭干子”,具有焦脆細膩的特點。初聞臭氣撲鼻,細嗅卻濃香誘人,既保留了白豆腐的新鮮爽口,又有油炸豆腐的芳香松脆。
其鹵水配料是一大特色,采用豆豉、純堿、青礬(商家為提高發酵效率使用,需慎用)、香菇、冬筍、鹽、茅臺酒等共同煮制。具體做法是用黑豆豉煮沸,冷卻后加冬菇、冬筍、白酒等作料,浸泡15天。這使得長沙臭豆腐顏色多為黑色。
南京臭豆腐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灰白色的嫩豆腐,將其下油鍋炸至金黃色起鍋,澆上辣椒醬、芝麻醬、蒜汁、香菜、小蔥、姜末,吃起來外脆內酥軟,味道香濃。
另一種是青墨色的豆腐干,炸透之后表面會起小泡,顏色由青墨色轉變為灰黑色。把這類臭豆腐切成小塊,串在竹簽上,刷上醬料,味道可口且有嚼頭。
臺灣的臭豆腐源自大陸,但經過多次改良有別于大陸的臭豆腐。其表面酥脆,里面有很多細孔。與大陸北方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不同,臺灣臭豆腐外面臭里面也臭。
臺灣臭豆腐食用時要配上專門的泡菜,醬汁也與大陸不同,具有獨特的地域風味。
在福建閩西連城客家,當地人有獨特的臭豆腐制作方法。冬天用缸收集雪,來年夏天在雪水里加入稻草灰和一些佐料,以此做鹵水浸泡鮮豆腐,一天后撈出洗凈,澆上香油、青辣椒、蒜泥、元荽末、醬油和少許鹽。
這種臭豆腐可作小菜佐餐,因為在雪水里泡成,還是解暑小菜,當地人世代相傳,盛夏時節食用可解暑解饞。
紹興臭豆腐以吳字坊臭豆腐為主要代表,特點是外酥里嫩、清咸其鮮、味美、亦香亦臭。
吳字坊臭豆腐銷售形式別具一格,采用包裝盒貼上商標,以連鎖店專賣形式在店鋪銷售。
綜上所述,不同地區的臭豆腐各具特色,反映了當地的飲食文化和風俗習慣。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目前暫未找到特定權威站點,內容基于常見的美食文化知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