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學名蕺菜,又稱魚腥草,是一種具有顯著藥用價值的植物。其名稱最早見于《名醫別錄》。唐代蘇頌曾描述道:“生于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形似蕎麥而肥厚,莖呈紫赤色。江左地區的人喜愛生食,關中地區稱其為菹菜。因其葉片帶有腥氣,俗稱魚腥草。”
折耳根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流域以南的各省份。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四川省廣漢市高坪鎮率先引入田間規模化種植。目前,該地區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折耳根種植基地,種植面積覆蓋周邊鄉鎮近萬畝。
折耳根味辛,性寒涼,歸肺經。它能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除濕、清熱止痢,并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現代藥理實驗表明,折耳根具有以下作用:
折耳根作為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在中國傳統醫學和飲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獨特的魚腥氣味使其成為部分地區的特色食材,同時也因其顯著的藥用價值而廣泛應用于中藥配方中。
折耳根不僅是中國南方地區的特色植物,更是一味具有多種藥用功效的中藥材,其在醫學和飲食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