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百日咳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尤其對嬰幼兒危害較大。以下是針對百日咳的癥狀、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的詳細說明。
1. 一般治療
在百日咳治療中,保持患者的生活環境安靜、空氣新鮮是基礎。以下是具體措施:
- 隔離患者,避免傳播。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溫度適宜。
- 提供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并補充維生素和鈣劑。
- 使用鎮靜劑(如異丙嗪或苯巴比妥)減少因恐懼或煩躁誘發的痙咳,同時保障患者的睡眠。
- 對痰液粘稠的患者,可使用霧化吸入療法。
- 如出現驚厥,可使用安定、復方氯丙嗪或苯巴比妥止驚。
- 對于小嬰兒,應有專人守護,防止窒息;必要時進行吸痰、人工呼吸或供氧。
- 若發生腦水腫,應及時進行脫水治療,防止腦疝。
2. 抗菌治療
抗生素治療在百日咳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效果:
- 在卡他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減輕癥狀,甚至避免進入痙咳期。
- 進入痙咳期后,抗生素雖不能縮短病程,但可減少病菌排放及預防繼發感染。
推薦的抗生素及用法:
| 藥物名稱 | 劑量 | 療程 |
|---|
| 紅霉素 | 每日30~50mg/kg,口服或靜脈滴注 | 7~14天 |
| 羅紅霉素 | 每日5~10mg/kg,分2次口服 | 7~10天 |
| 阿奇霉素 | 每日10mg/kg,一次頓服 | 3天 |
注意事項:氨芐青霉素臨床療效較差,氯霉素雖有一定療效,但可能引起粒細胞減少。
3. 并發癥治療
針對百日咳可能引發的并發癥,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 合并支氣管炎或肺炎時,使用抗生素治療。
- 單純肺不張可通過體位引流、吸痰及肺部理療緩解,必要時使用支氣管鏡清除分泌物。
- 合并腦病時,可使用復方氯丙嗪或苯巴比妥鈉進行抗驚厥治療。
- 出現腦水腫時,可用20%甘露醇(1g/kg)靜脈注射,必要時加用地塞米松靜脈滴注。
- 免疫球蛋白可用于腦病患兒,亦能減輕痙咳癥狀,劑量為15ml/kg,靜脈注射,72小時內見效。
4. 中醫治療
中醫將百日咳稱為“頓咳”、“鷺鷥咳”或“疫咳”,根據不同階段辨證施治:
- 初咳期(外感風熱):宜疏風清熱、化痰降氣。常用方劑為桑菊飲加減。
- 痙咳期(痰熱閉肺):宜清熱化痰、肅肺降逆。常用方劑為麻杏石甘湯、瀉白散合溫膽湯加減。
- 恢復期(肺脾兩虛):宜益氣養陰、補肺健脾。常用方劑為人參五味子湯加減。
5. 急救措施
在緊急情況下,應采取以下措施:
- 驚厥時,使用安定、復方氯丙嗪或苯巴比妥止驚。
- 痰液粘稠導致窒息時,立即進行吸痰或人工輔助呼吸。
結論
及時的治療和護理是控制百日咳病情的關鍵,尤其是對嬰幼兒患者,應高度重視。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