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佝僂病:原因、癥狀與誤區解析
什么是佝僂病?
佝僂病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營養缺乏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體內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不足會導致鈣和磷在腸道中的吸收障礙,進而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導致骨骼變形。
佝僂病的主要癥狀
佝僂病的癥狀多種多樣,輕重程度因個體差異而異。以下是常見的癥狀表現:
- 枕禿(后腦勺頭發稀疏或脫落)
- 面色蒼白
- 煩躁不安,容易哭鬧
- 睡眠質量差,容易驚醒或夜啼
- 多汗,尤其在夜間
- 顱骨軟化(頭骨變軟)
- 囟門閉合延遲
- 出牙遲緩,牙齒形狀異常或無光澤
- 嚴重病例可能出現雞胸、下肢畸形(如“O”型腿或“X”型腿)、脊柱彎曲等骨骼變形。
枕禿是否等于佝僂病?
枕禿是佝僂病的一個可能癥狀,但并非所有枕禿的寶寶都患有佝僂病。枕禿也可能與寶寶的睡姿、頭部摩擦等因素有關,因此不能僅憑枕禿判斷寶寶是否患病。
如何預防和治療佝僂病?
預防和治療佝僂病的關鍵在于補充維生素D和合理的營養攝入。
- 多曬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幫助體內合成維生素D。
- 合理飲食:確保寶寶攝入足夠的鈣、磷和維生素D。
- 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結論
枕禿并不等同于佝僂病,家長應綜合觀察寶寶的其他癥狀,并在必要時咨詢醫生,確保寶寶的健康成長。
參考資料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