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其味道淡,常作為功效補品。在市場上,茯苓通常被切成小方塊。它的食用方法多樣,除了常見的泡水喝,還能用于熬湯、煮粥等。以下為您詳細介紹幾種茯苓的食用方法及其功效。
先加水煮栗子、大棗和粳米;將茯苓研成粉末,待米半熟時慢慢加入并攪勻,最后煮至栗子熟透,可根據個人口味加糖調味食用。
具有補脾利濕、止瀉,益脾胃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的人群。
把茯苓研成細末,與面粉加水揉成面團;將雞肉剁細,加入生姜、胡椒、鹽做成餡料,包成餛飩后煮食。
茯苓補脾利濕,雞肉補脾益氣,姜、椒開胃下氣,此餛飩適用于脾胃虛弱、嘔逆少食、消化不良的人群。
先將粟米加水煮粥;把茯苓和麥冬用水煎取濃汁,待米半熟時加入濃汁,一同煮熟食用。
能安心神、養陰清心、除煩熱,適用于心陰不足、心胸煩熱、驚悸失眠、口干舌燥的人群。
將上述藥材切碎裝在瓦壇內,倒入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搖一次。每日飲用1 - 2次,每次10 - 15毫升。
適合氣血虛弱、陰陽兩虧所出現的腰酸、腿軟、體倦乏力、遺精陽痿、須發早白、心悸失眠、食欲減退等癥狀的人群服用。
先把白茯苓研成細末,用水漂去浮在上面的部分,取下沉的部分,濾去水,反復漂洗、晾曬3次后再研成細末;最后與白蜜拌勻,加熱熬至滴水成珠即可,裝瓶備用。每日服用2次,每次12 - 15克,用白開水送服。
經常服用對老年性浮腫、肥胖癥以及預防癌腫均有益處。
綜上所述,茯苓有多種食用方法,不同的食用方式對應著不同的功效,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茯苓食譜。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暫無公開權威文獻可提供具體鏈接,內容依據傳統中醫藥知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