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不完全性腸梗阻:癥狀、療法與注意事項
背景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但壓力增大,對身體健康關注度降低,在生活飲食方面愈發不注意,導致腸梗阻癥狀較為常見。腸梗阻分為兩種,不完全腸梗阻更為多見。
小兒不完全性腸梗阻的癥狀
- 腹痛:呈陣發性絞痛。空腸或上段回腸梗阻每3 - 5分鐘發作1次,回腸末端或大腸梗阻每6 - 9分鐘發作1次,發作間歇期疼痛緩解,絞痛時腸鳴音亢進,呈高調,有時可聞氣過水聲。麻痹性腸梗阻可無腹痛,高位小腸梗阻絞痛不嚴重,中段或低位腸梗阻呈典型劇烈絞痛,位于臍周或定位不確切,每次絞痛持續數秒到數分鐘。若陣發性絞痛轉為持續性腹痛,可能已發展為絞窄性腸梗阻。
- 嘔吐:梗阻后腸管逆蠕動引發嘔吐,嘔吐物先為胃內容物,后為腸內容物。高位小腸梗阻絞痛不重但嘔吐頻繁,中段或遠端小腸梗阻嘔吐出現較晚,低位小腸梗阻嘔吐物有時呈“糞便樣”,是腸內容物滯留、細菌過度生長分解所致。
- 腹脹:多在晚期出現,高位小腸梗阻腹脹不如低位明顯,結腸梗阻因回盲瓣存在,很少反流,常為閉襻性,腹脹明顯。絞窄性腸梗阻時,腹部呈不對稱性膨脹,可摸到膨大的腸襻。
小兒不完全性腸梗阻的療法
- 禁食:小兒發生腸梗阻后腸胃功能受影響,出現不完全性腸梗阻時應停止進食,防止梗阻癥狀加重。
- 補充營養物質:雖需禁食,但不禁水、電解質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治療期間應根據實際情況安全、合理、簡便地補充水電解質,防止酸堿失衡。
- 中醫治療:采用針灸或艾灸方法,可改善和提高腸胃功能,加快恢復速度。
建議與注意事項
家長若發現小兒有不完全性腸梗阻癥狀,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檢查,查出病因并對癥治療,聽從醫生安排。日常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飲食均衡,以減少疾病對大人和孩子的傷害。
總之,了解小兒不完全性腸梗阻的癥狀、療法及注意事項,有助于及時發現和治療疾病,保障小兒健康。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