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疝氣:癥狀、危害與治療
小兒疝氣概述
小兒疝氣是小兒常發病,讓眾多媽媽頗為無奈。它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多發生于嬰幼兒時期。
小兒疝氣癥狀
- 臍部腫物:在小兒臍部會形成向外突出如核桃大小的腫物,外表呈球形或半球形,頂端有一小瘢痕,摸上去柔軟,具有可復性。
- 腫物變化規律:白天小孩跑跳時腫物由小變大,無明顯痛感;晚上腫物縮小或回納入腹腔,伴有腸鳴音,縮小或還納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膚皺折。
- 特殊情況表現:在哭鬧、運動、咳嗽、解便后等情況,腫物變大且摸上去較堅實,腹痛加劇,還會出現嘔吐、腹脹、排便停止等情況。嬰兒啼哭時腹壓增高,變化更明顯,皮膚變薄。不過由于嬰兒腹壁及疝環均較柔軟,嵌頓甚為罕見。
- 肚臍異常:正常肚臍應是凹陷的,若寶寶肚臍凸凸的,除可能有臍疝氣外,也可能有其他合并癥,如發育遲緩、腹腔有腫塊等,需盡快就醫。
小兒疝氣危害
- 影響消化:最先影響患兒消化能力,易出現下腹墜脹、腹部脹氣、腹部疼痛、便秘、營養吸收能力弱、易疲憊和體格降低等問題。
- 干擾生殖發育:因腹股溝接近泌尿生殖系統,男孩子會因疝氣壓迫干擾睪丸將來的發育。
- 引發嵌頓危險:疝囊中的腸管或網膜易受壓迫或觸碰引發炎性腫脹,導致疝氣無法回納原處,形成疝氣嵌頓,進而出現腸梗阻、腸壞死、腹部疼痛等威脅孩子生命的狀況。
- 增加治療難度:腫塊越大越影響生活,不少害怕手術的病患,直至疝塊類似皮球大小才手術,手術難度大幅上升。
小兒疝氣治療
一般疝氣無法自愈,隨患兒年齡增加運動量上升,疝氣會逐漸增大。疝托、疝帶等方法只能減緩一時表現,目前治療小兒疝氣獨有的措施是手術。
清楚了解小兒疝氣的癥狀和危害,才能認真對待該疾病并給予積極治療。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醫學專業教材及常見的兒科醫學科普網站,但因未明確原文具體參考,無法提供精準鏈接。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